近日,我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1106組)李國輝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楊巍維研究員團隊、廣州大學王雄軍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李全林教授等合作,揭示了代謝酶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能夠行使蛋白磷酸酶的功能,并證明了FBP1介導的IκBα去磷酸化在結直腸癌發生中起到關鍵作用。
有研究表明,磷酸化可溶性代謝物的代謝酶,也可以作為蛋白質激酶磷酸化各種蛋白質底物,進而調節細胞周期、細胞凋亡和許多其他的細胞過程。合作團隊針對這一研究現象,擬先通過理論計算挖掘可作為蛋白質去磷酸化的代謝物磷酸酶。李國輝團隊通過分子對接和分子動力學(MD)模擬對57種代謝物磷酸酶進行了高通量篩選,發現糖異生途徑中的催化果糖1,6-二磷酸(F-1,6-BP)水解為果糖6-磷酸(F-6-P)的關鍵代謝酶FBP1,可作為蛋白質磷酸酶。鑒于此,實驗合作團隊進一步通過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分析,確定了IκBα是FBP1去磷酸化的蛋白底物。研究發現,FBP1第213位天冬酰胺(N213)直接與IκBα相互作用并去磷酸化IκBα第32/36位絲氨酸(S32/36),從而抑制NF-κB信號的激活。量子化學計算結果顯示,FBP1介導的IκBα去磷酸化的催化機制與F-1,6-BP去磷酸化類似, IκBα去磷酸化的能壘高于其底物。
該工作不僅揭示了代謝酶FBP1能夠行使蛋白磷酸酶的功能,明確了IκBα是FBP1去磷酸化的蛋白質底物,并確立了FBP1介導的IκBα去磷酸化在結直腸腫瘤發生中的關鍵作用及其機制。
相關研究以“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1 dephosphorylates IκBα and suppresses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為題,于近日發表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該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朱文成博士、我所楚慧郢副研究員、分子細胞卓越中心張亞娟副研究員、上海長海醫院羅天航主任醫師、廣州大學喻華博士。以上工作得到了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生物大分子復合體結構與功能的跨尺度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文/圖 楚慧郢、李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