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wmuml"></code>
    1. <code id="wmuml"></code>

        <tr id="wmuml"></tr>

      1. <big id="wmuml"></big>

          <tr id="wmuml"></tr>

          我所實現Rh基催化劑的全尺寸調控與精準創制

            近日,我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楊冰副研究員等與大連理工大學周思研究員合作,在氣氛誘導動態調控催化劑再分散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揭示了氣氛、載體雙重作用下金屬原子的緩釋遷移機制,實現了Rh基催化劑全尺寸調控與精準創制,并進一步闡明了甲烷選擇性氧化反應中的尺寸特異性。

            負載型Rh基催化劑廣泛應用于氫甲?;?、選擇加氫等尺寸敏感性反應。在實際反應過程中, Rh原子的動態遷移對催化劑的燒結、再分散、金屬流失都具有重要影響。特別是通過可控原子遷移,實現對于活性物種尺寸分布的精準調控仍然具有挑戰。楊冰等在前期的工作中利用多尺度原位顯微技術,系統研究了氣氛環境對傳統金屬—載體界面結構的動態作用(Chem.,2022;Nat. Catal.,2020;ACS Sustain. Chem. Eng.,2019),并闡明了“氣氛—金屬—載體”三相界面對金屬催化劑再分散行為的關鍵調控機制(ACS Catal.,2022;Small Struct.,2022;Nat. Commun.,2021)。

            在本工作中,研究團隊進一步闡釋了金屬動態分散過程中氣氛、載體的雙重調控作用,借助氣氛誘導和二維分子篩(ZSM-5-2D)的孔道限域效應,精準控制Rh原子的遷移速率,實現Rh活性物種從單原子(SA)到納米顆粒(NP)(>2nm)的尺寸連續可逆調控;綜合運用原位電子顯微成像與原位譜學表征觀察到,不同處理氣氛下(H2或CO),Rh 催化劑在ZSM-5-2D上聚集/再分散的可逆轉化;并通過比較多種氧化物載體,揭示了分子篩孔道限域效應能夠有效減緩Rh原子的遷移速率,從而在更大的尺寸范圍(從單原子、原子簇到納米顆粒)、更寬的溫度區間(100-500°C)實現對催化劑粒徑的連續調控。同時,在低溫甲烷選擇氧化反應中,研究團隊發現Rh物種尺寸與反應活性呈現火山型關系:負載Rh亞納米團簇(~0.9 nm)的 Rh/ZSM-5-2D催化劑呈現出最優異的催化活性,具有高的TOR(39.7molCH3OOH *molRh-1*h-1)和高選擇性73.2%,遠遠超過Rh SA和Rh NP催化劑。理論計算與EPR實驗結果均證明,Rh亞納米團簇更有利于·OH自由基的形成從而促進CH4活化轉化。本工作提出了基于氣氛誘導和分子篩限域的單原子緩釋機制,實現了從單原子、原子簇到納米顆粒的全尺寸調控,對于催化劑精準制備、類酶甲烷活化催化劑的開發具有啟發性。

            相關研究成果以“Controlled-Release Mechanism Regulates Rhodium Migration and Size Redistribution Boosting Catalytic Methane Conversion”為題,發表在ACS Catalysis上。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我所創新基金等項目的支持。(文/圖 李紅、楊冰)

            相關鏈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2c05463 

          版權所有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本站內容如涉及知識產權問題請聯系我們 備案號:遼ICP備05000861號-1 遼公網安備210204020003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