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科技‘雙碳’服務經濟主戰場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活動。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出席并致辭。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重任局副局長陳海生;工程熱物理所所長朱俊強、副所長郭曉勇;我所副所長李先鋒等參加活動。包括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科技日報、中國新聞社、人民網、中國網、瞭望新聞周刊、中國教育電視臺、學習強國、北京日報、新京報、南方都市報、中國科學報、中科院海媒ScienceApe、中科院之聲、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普博覽等十余家媒體記者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周德進主持。
本次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我所百兆瓦級液流電池儲能電站和工程熱物理所的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兩項百兆瓦儲能國家示范項目。
會上,張濤介紹了“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計劃”,肯定了百兆瓦級大規模儲能技術對于促進新能源高比例消納、保障電力安全供應和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代表院黨組對我所和工程熱物理所及相關科技人員表示感謝和祝賀,并鼓勵大家再接再厲,發揮中科院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的作用。我所李先鋒和工程熱物理所徐玉杰研究員分別介紹了百兆瓦級液流電池儲能電站和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成果的基本情況,并回答了媒體記者們的提問。
百兆瓦級液流電池儲能電站是由我所儲能技術研究部(DNL17)李先鋒團隊提供技術支撐、大連融科儲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設計建設、大連恒流儲能電站有限公司建設和運營。該電站是國家能源局于2016年4月批準建設的首個國家級大型化學儲能示范項目,總建設規模為200兆瓦(MW)/800兆瓦時(MWh)。本次即將投入使用的是該電站的一期工程,規模為100MW/400MWh,可緩解大連乃至遼寧電網調峰壓力,提高大連南部地區供電可靠性。該電站是迄今為止全球功率最大、容量最大的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電站目前正進行最后階段的并網調試,預計10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
我所自2002年開展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研發以來,一直堅持“產、學、研、用”的創新開發機制,基礎與應用研究并重、應用研究和技術轉化相結合,不斷解決全釩液流電池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的技術成果。
我所現擁有液流電池相關國家授權發明專利近200項,國際專利7項;牽頭制定了包括首項液流電池國際標準在內的20余項標準。液流電池相關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獎、中科院科學促進發展獎等科技獎勵。值得一提的是,團隊還將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在國外進行了產業化推廣,與比利時科爾德集團控股EcoSourcen公司簽訂了用戶側液流電池技術許可協議,實現了我國液流電池儲能技術首次向發達國家輸出。
百兆瓦級液流電池儲能電站項目的研發工作得到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變革性潔凈能源關鍵技術與示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電化學儲能技術工程實驗室等項目的支持。(文/劉濤、王永進 圖/劉宇飛)